行业资讯

看广东如何“拼经济”“挑大梁”,解码广东省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

过去一年,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如何?2024年,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又将有哪些新趋势?1月23日,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。《广东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》(以下简称报告)出炉,当中透露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及新发展趋势。

2024年,广东定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,主要考虑到广东要坚定扛起经济大省真正挑大梁的政治责任,兼顾需要与可能,将继续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。今年,广东将推动省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,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“百千万工程”“制造业当家”等战略。

· 2023年回顾 ·

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超1/4

企业数量占全国1/7

2023年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,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。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。其中,省南沙工委及办公室成立运作,部分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南沙实施,发布“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”,南沙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综合服务基地挂牌运营。

产业方面,“制造业当家”战略深入实施,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。巩固提升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,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,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.49万亿元、增长5.2%。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巩固提升,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53万辆,占全国的比例为26.8%,比上年底提升了8.8个百分点。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,全省储能在建、已签约待建的重点项目共计146个,总投资额约2787亿元。同时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强,全过程创新链加快构建。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,“深圳-香港-广州”科技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。

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加快推进,省市县三级全部建立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体系。广州、深圳、珠江口西岸、汕潮揭、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“六大行动”深入实施,广州、深圳、肇庆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。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,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9.3万人,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.3%,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超49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累计9.7万人,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,4365万农民工就业保持稳定。

总的来说,2023年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一年,广东省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攻坚克难推动经济回升向好,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汇聚各方面力量“拼经济”“挑大梁”。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、全年净增172.8万户,其中企业780万户、占全国1/7,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大关。推动“个转企”1.9万户、创近五年新高。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.2万亿元、完成年度计划120%。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两位数增长、占全省投资比重自2018年以来首次超过30%,投资结构持续优化。

广东还突出提振消费市场增动力,突出稳定外贸大盘强韧劲。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8433.4亿元、增长25.2%,总量位居全国第一。扩大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.3倍、15.9%、22.6%。

· 展望2024年 ·

坚定扛起经济大省真正挑大梁的政治责任

GDP增长目标5%

为坚定扛起经济大省真正挑大梁的政治责任,兼顾需要与可能,2024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;进出口总额增长1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%左右;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;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以上;粮食产量1270万吨;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;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。

新的一年,广东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,认真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重点做好大湾区建设、新型工业化、科技创新、扩大内需、“五外联动”、深化改革、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海洋经济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、文化建设、改善民生、安全发展等十二个方面工作。

“一点两地”:

广珠(澳)高铁鹤洲至横琴段将进行前期工作

聚焦“一点两地”全新定位,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,广东将加快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建设,全力做好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鹤洲至横琴段等项目前期工作,建成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、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站段等项目。重大平台建设方面,南沙作为重大平台之一,将编制南沙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,加快推进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报批和实施,扎实推进先行启动区建设,高水平规划建设南沙科学城、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。

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、“四个出新出彩”,报告提出,要做优做强中新广州知识城、国际生物岛、广州科学城等重大发展平台。“拆、治、兴”并举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,建立健全“依法征收、净地出让”模式,推进重点片区改造工作。实施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,推进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、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等项目建设。

制造业当家:

持续壮大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

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

产业方面,广东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持续壮大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,抓好集成电路、新型储能、光伏、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,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推动量子计算、6G、人形机器人、生物制造、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超前布局,广泛应用数智技术、绿色技术,引导支持食品饮料、纺织服装、家电家居、轻工日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。

除了传统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外,报告还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,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。加强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,加快组建千亿级人工智能基金群。科技创新方面,持续将1/3的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向基础研究,争取更多国家基础研究资金支持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积极联合港澳科技力量深度参与重大科研攻关任务,争取国家在大湾区部署若干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。

投资消费:

推动省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

消费者购置节能产品或有适当支持

有效投资方面,今年将推动省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,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、“百千万工程”“制造业当家”等战略。报告提出,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,安排2024年省级政府投资计划约440亿元,投向公路、铁路、机场、港航、水利、城市建设、环保、科技产业、农林牧渔、教育、医疗卫生、文化旅游体育、居民保障等领域,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。

促消费方面,明确以提高技术、能耗、排放等标准为指引,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消费者购置节能产品给予适当支持。

改革开放:

推进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

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

外贸外资方面,要高水平办好广交会、高交会等重大展会,落实“粤贸全球”计划,全力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。推进南沙、黄埔、前海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。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。同时,引导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、高新技术、节能环保等领域。

改革方面,今年同样持续加力,明确要落实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推进流通网络、现代商贸等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,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落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改革意见,推进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等。

城乡融合:

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8万套(间)

推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试开放、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前期工作

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方面,要创建更多经济强县,扩大县域经济规模。全面落实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,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。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等“三大工程”,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00个以上,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8万套(间)。

海洋经济方面,今年广东将持续高标准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“黄金内湾”,加大对深海渔业装备、天然气水合物、海洋探测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粤港澳游艇“自由行”尽早全面实施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,要系统谋划北部沿南岭、南部沿海、中部沿江等“两横一纵”区域的造林绿化格局。高质量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。推动能耗“双控”逐步向碳排放“双控”转变。

文化方面,推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试开放、广东粤剧文化中心开工建设,推进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前期工作。携手港澳筹备好第十五届全运会、第十二届残特奥会。

民生方面,实施技工院校达标工程和“强基培优”计划,用好10万个学徒岗位,推广“技培生”等制度,培养更多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加快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,推进打造“妈妈岗”等就业模式。